图片名称

资讯详情

中国网:沙曲一矿矸石山上飘来“瓜果香”

分类:

作者:

张凡

来源:

中国网


摘要:近日,中国网以《沙曲一矿:矸石山上飘来“瓜果香”》为题,对沙曲一矿牢固树立和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加大矿山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恢复力度,全力打造绿色矿山、美丽矿山的靓丽名片进行了报道,一起来看看吧。

近日,中国网以《沙曲一矿:矸石山上飘来“瓜果香”》为题,对沙曲一矿牢固树立和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加大矿山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恢复力度,全力打造绿色矿山、美丽矿山的靓丽名片进行了报道,一起来看看吧。

“我们大棚茄子都熟了,西红柿也红了,小青菜也都可以吃啦!”近日,山焦华晋沙曲一矿健康环保部部长梁亮才说起矸石山上的“收成”笑的合不拢嘴。他激动的说:“没想到矸石山覆盖的生土不但把菜种出来了,还挂了果了!这个我还真的没想到呢!”

近年来,山焦华晋沙曲一矿(以下简称:沙曲一矿)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牢固树立和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加大矿山环境的保护和绿色生态恢复力度,坚定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全力打造绿色矿山、美丽矿山的靓丽名片。

沙曲一矿下龙花垣矸石场于2006年投入运行,2019年停止排矸,共填埋矸石量18.2万立方米。

“环境就是最大的民生,我们一定要全力整治!”面临矸石山可持续发展的问题,沙曲一矿认真落实两级公司生态环保工作的决策部署,领导班子集思广益,将矸石山生态修复作为了一项重要课题研究。

2018年开始,矿领导班子亲自谋划,提出要向“绿色、低碳、高质量发展”的指导方向,通过多方调研,组织开展相关专题研讨会议和现场办公等方式,全方位把握矸石山治理方向,按照“宜耕则耕,宜林则林,宜草则草”原则,先后投入资金600余万元,对煤矸石进行无害化处置,实现变害为利的目的。其中:黄土覆盖面积3.27公顷,绿化面积4.36公顷,建设生态大棚5座,种植了西红柿、黄瓜、生菜、豆角、茄子等蔬菜及苹果、梨、樱桃、西梅等2000余株果树,具有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,并使用处理后的生活水进行浇灌。所种植的蔬菜全部供于职工食堂使用,今年夏季已输送到食堂后厨有6000斤蔬果,真正将利用率达到最高化。通过一项项举措,将往日的荒坡披上了新装,将矸石山打造成了“果蔬园”,也让职工真正吃上“放心菜”,取得了环境和经济、民生实事的多重效益。

“最初山是灰色,现在又变成绿色,有树有苗,有果有菜,这项生态恢复工程真了不起。”当地百姓也对这项环保工程赞不绝口。

由于生产区域的扩大,下龙花垣风井场区人数由原来的5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,工作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,各项条件设施也逐步完善,该矿认真筹备,科学选址,在下龙华垣又新建了一座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模式的污水处理站,设计处理能力20m³/h,处理水全部用于下龙花垣风井场区的消防、日常灌溉和除尘洒水,矸石山也逐渐褪去昔日的黑色“外衣”,披上“绿装”,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今年7月,由于汛期雨水频繁,自然灾害多发,沙曲一矿在矸石山治理上再出实招,成立了矸石山维护队,共有7人,队员轮班倒,保障24小时有人值守,做好日常绿化和维护工作及应急保障,以确保矸石山的安全稳固。乔瑞亭是矸石山治理队的一名分管人员,他几乎天天都在矸石山现场办公,长期的户外工作把乔瑞亭的皮肤晒脱了皮,整个人黑了一大圈,“治理好矸石山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,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,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!”正是这样一群人,默默的坚守着这片“阵地”,他们头顶烈日或冒着大雨,只为保障矸石山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。

一片片绿草丛、一颗颗瓜果树在田间呼吸着晨露、沐浴着阳光,夏日的矸石山上格外迷人。谁曾想,经过不懈努力,往日黑黢黢的矸石山摇身一变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花果山”。

“矸石山的治理还任重道远,我们将一直在摸索中前进,持续加大力度,采用先进的技术,适宜的方法,更好的修复和完善,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。”沙曲一矿后勤副矿长张飞说。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沙曲一矿始终紧密围绕这个宗旨,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文明建设,不断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,坚持投入资金不减,严抓力度不减,全力推进生态优先、发展循环,切实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,全面打造绿色矿山建设,让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成为矿井主基调。

关键字:

华晋焦煤 / 煤炭产业 / 电力产业

相关新闻